“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。”仿佛只是一场雨的间隔,我们就从温柔的春天,步入了热烈的立夏。
立夏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起始点,标志着季节的重要转换。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得名立夏。每年公历5月5 - 7日,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,太阳黄经达45°时,立夏便准时赴约。
虽说立夏已至,但春天的脚步却在许多地方依旧徘徊。按照气候学的标准,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℃以上才算是真正进入夏天 。“立夏”前后,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,才有“绿树浓阴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”这般典型的夏日景象;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,此时才刚刚踏入春天的大门;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8 - 20℃上下,还沉浸在仲春和暮春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的烂漫之中。
“却是石榴知立夏,年年此日一花开。”在这个时节,石榴花宛如知晓节气的精灵,如期绽放,用明艳的色彩宣告夏天的到来。除了娇艳的石榴花,樱桃红透、青梅泛酸、枇杷渐黄、槐香暗度,大自然就像打翻了调色盘,把五彩斑斓馈赠人间。
立夏有三候:“一候蝼蝈鸣;二候蚯蚓出;三候王瓜生。”立夏后,田间池边,蝼蝈开始欢快鸣叫,奏响夏天的乐章;再过五天,雨水逐渐丰盛,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,疏松着大地的土壤;又过五日,王瓜等藤蔓类植物开始快速攀爬生长,展示着生命的蓬勃力量 。
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。进入立夏,日照时间增加、气温逐渐升高、雷雨天气增多,农作物进入了生长旺季。农谚“春争日,夏争时”,深刻体现了立夏时节农事的紧迫。此时,冬小麦扬花灌浆,油菜接近成熟,夏收作物的年景基本定局,所以又有“立夏看夏”的说法 。在南方,农民忙着早稻的插秧和田间管理;北方则开始播种棉花、玉米等作物,广袤的田野上,处处是忙碌的身影,播种着对丰收的期待。
在漫长的历史中,立夏也衍生出了诸多有趣的习俗。称重是一项流传甚广的传统,人们在这一天用大秤称量体重,寓意着一个夏季不疰夏,可以健康成长,也饱含着“称心如意”的美好祝福 。还有“立夏吃一蛋,力气长一万”的俗语,立夏这一天,家家户户煮好鸡蛋,有的还会将鸡蛋套上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。孩子们玩着斗蛋的游戏,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巷。此外,民间还有“立夏吃三新,一年病不沾”的说法,“三新”也叫“三鲜”,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,主要有蚕豆、苋菜、黄瓜、樱桃等时令果蔬 ,品尝这些新鲜的食物,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,也祈愿新的季节里身体康健。
在这春意未觉、立夏已至的美好时节,让我们告别春天的温柔缱绻,拥抱夏天的热烈蓬勃。走出家门,去感受田野间的生机,去聆听虫鸟的欢鸣,去品尝时令的美食,去拥抱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,不负这大好时光,在夏日的蓬勃中奋力生长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